近幾年精神病人的相關的議題及社會事件,常受到大眾及新聞媒體的關注。其中,最常引起討論的便是─思覺失調症。由於此一疾病的特殊性,加上許多的誤解與偏見,使得恐懼、不安、憤怒等諸多情緒也隨之蔓延開來。
這次,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思覺失調症、治療方式,以及與其共處之道。
※思覺失調(Schizophrenia)主要症狀包含:
>妄想:脫離現實或怪異的想法,如認定全世界的人都要謀害自己、其他人都在談論自己、認定自己有特殊身分或特殊能力…等。
>幻覺:會聽到他人聽不到的說話聲或聲響,或是看到他人看不到的畫面。
>混亂言語與行為:有難以理解、混亂的語言表達,或是怪異的行為。
>負性症狀:情感缺乏起伏、缺乏動機、失去做事的動力。
.病因:目前研究普遍顯示思覺失調症與大腦功能失調有關,牽涉到特定神經傳導物質過量或不平衡,主要受遺傳和生理因素影響,但後天環境亦可能使病情早發或惡化。
.治療方式:目前治療方式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,且需要長期服藥治療,不可隨意減藥或斷藥。當症狀穩定後,亦可搭配心理治療協助,持續增進病人的病識感與疾病因應能力。大部分病人規律治療後,原本的生活、功能都可以得到相當的恢復,可以繼續上學、工作、照顧家庭。另外,有部份病人受疾病影響,職業功能、日常生活能力出現問題,此時透過參與社區復健中心、入住康復之家等機構,有助於病人的功能的復健,也將使他們能在社區好好生活。
※思覺失調症=暴力?思覺失調症=犯罪?
研究顯示大部份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不具攻擊或暴力傾向,甚至是處於發病急性期的患者,出現非常危險的暴力行為者仍屬少數。另外韓國研究團隊於2019 年所做的研究發現,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犯罪率約為0.9%,約一般人的1/5。因此我們應當避免放大少數患者犯行,以減少對患者的污名化與偏見。當社會有更多的包容度,也能幫助患者接受醫療,重新步上生命軌道。
※親友如何提供幫助?
當發現家人、親戚或朋友狀況不太對勁時,可以適時的關心,鼓勵對方接受醫療專業的協助,但不要急著標籤化或任意下診斷,而是交由專業人士評估。
當家人、朋友患有思覺失調症,或是因疾病導致生活、學業或工作出問題時,不要指責對方不努力、不配合。就像我們身體生病時,很多事情都做不到,當我們大腦生病時也是如此。 當然,也要避免責怪自己,像是沒有及早發現、自認給對方太多壓力…等,因為疾病的發生是大家都不樂見的,陷在指責或自責中只會讓彼此更消沉、更無力,更沒辦法好好處理問題。
親友和照顧者有時面臨的壓力不亞於患者,因此適時紓壓相當重要,別忘了多看見患者進步的地方,多肯定自己的努力,適時尋求親友協助,必要時也可尋求心理諮詢。另外目前台灣許多地區都有家屬自助團體,可以提供訊息、資源與心理支持,如康復之友聯盟及康復之友協會等,也都是可以運用的資源管道。
※參考資料:
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網站─心理衛生專輯:12思覺失調症。
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:給病患、家屬及助人者的實用指南(第七版)。作者: 福樂.托利。出版社:心靈工坊。
Kim, A. M. (2019). Crimes by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in Korea: comparison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. BMC psychiatry, 19(1), 1-6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