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e

寫在講座之後:行動與同在

  • 作家相片: 許哲維
    許哲維
  • 2024年10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
  2024/10/19的正念講座圓滿結束了,很感謝各位夥伴的參與,夥伴們真誠的分享,不論是將正念與生活經驗連結,或是對正念的困惑、覺察和體驗,都為彼此帶來新的看見,甚至是滋養。


  有夥伴問了一個不時會被詢問、同時也很重要的問題:「(在正念中)接納、放下之後呢,下一步要做什麼?」順著這個問題,想藉此分享我們人類心智運作的分類:行動模式(doing)與同在模式(being)。

行動模式是指我們針對問題去思考、規劃和解決的歷程,我們會設定目標,思考現況與目標的差距,制定策略及嘗試,最後達成目標。這樣的模式對我們帶來相當大的助益,可以幫助我們在學校、職場上能有好的表現。然而,如果一直追求目標,一直思考自己現況與期待的落差,沒有停歇的時刻,其實是會為自己帶來壓力的,長期下來甚至有可能出現身心症狀。


  同在模式是我們活在當下的體驗,在同在模式下,我們並沒有要達到什麼目標,只是純粹的與當下同在,完整的去感知周遭的一切,體驗是很豐富、自由、有生命力的。這樣的經驗也許是細細品嘗一頓美食、欣賞夕陽餘暉、漫步在鄉間小道…,也可以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、關注身體感受、慢慢的喝一杯水…。在這過程中,因為沒有要去哪裡,自然也沒有下一步的問題了。


  行動模式和同在模式都有各自的重要性,行動模式帶領我們前進,同在模式幫助我們充電休息。在這個資訊爆炸、高速運轉的時代,我們都太習慣行動,而忽略了同在,以至於常常身心俱疲。而正念,是很能將同在模式找回來的練習,讓我們安頓在此時此刻。在好好休息後,我們也才有力量繼續向前。


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